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在翠屏湖畔,水汽缭绕,这里不仅吸引着游人如织,更是菌菇生长的沃土。古田县,一个以菌立县的传奇之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历代菌菇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誉。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古田县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薪菇生产的五次浪潮,这些菌菇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之源。2022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高达91万吨(鲜品),产值62亿元,产业链总产值更是达到了235亿元,带动了8万多农民创业就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4万元,连续19年位居宁德市第一。
然而,这份辉煌的背后,古田也曾历经曲折。菌林矛盾、工厂化栽培的艰辛、菇价的大幅波动,都曾让这座县城陷入困境。但古田人紧扣创新支撑的主线,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终于促成了一、二、三产的协同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提及古田菌菇,银耳无疑是绕不开的话题。2022年,古田银耳栽培量超过4亿袋,产量占全球九成以上,被誉为“菌中之冠”。然而,在古时,银耳因生长条件苛刻,产量稀少,唯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变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银耳人工栽培技术的问世,但段木栽培法经济效益有限,且消耗大量木材。老一辈古田菇农勇于创新,开辟了代料栽培模式,瓶栽、袋栽技术应运而生,推动了银耳产量的飙升。
如今,在古田,企业接管了产前产后环节,菇农可以全心全意投入种植,收入更加稳定。光伏菇棚等创新举措更是让种植之路行稳致远。在宁德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慧菇房里,银耳在智能系统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不再受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科研驱动是古田菌菇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的成立,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银耳栽培方案的革新,新基质的应用,新品种的培育,都极大地提升了银耳的品质与附加值。种业创新的激情不仅限于银耳,更拓展到了珍稀食用菌如鹿茸菇等领域。
面对产能提升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古田县积极延链补链,走精深加工道路。冻干银耳、素食预制菜等创新产品的涌现,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更带动了产业升级。2022年,古田拥有冻干生产线超30条,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预制菜产业的培育发展,更是为古田菌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古田菌菇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古田县促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十五条措施》到“新八条”,古田县拿出真金白银,全力鼓励食用菌精深加工发展、支持科技研发应用、引导龙头企业发展。
古田菌菇的辉煌历程,是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政府扶持、企业投入的生动写照。未来,古田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与使命,书写“中国食用菌之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