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9月23日至26日,中央及省市媒体团队前往宁夏“两县一镇”,对闽宁协作项目进行了集中采访。25日,记者们访问了位于城阳乡长城村的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该园区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与福建省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全区唯一专注于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农业产业园区,自2005年开始规划建设,并于2007年正式投入运营,目前每日鲜菇产量达到5吨,年产值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
据园区技术负责人祁登荣介绍,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累计投资超过3000万元(其中福建省援助资金超过1500万元),占地300亩,配备了一条食用菌标准化菌包生产线及相关自动化温湿度控制设备,实现了杏鲍菇、平菇等珍稀食用菌的全年生产。园区采用创新管理模式——“财政投资—回收—再投资”,并建立了“园区+企业连农户带基地”的运营模式,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园区积极与福建农科院、宁夏大学等机构合作,构建了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体系,成立了食用菌研究中心,致力于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这些努力,园区不仅成功驯化了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质菌种,还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并注册了‘六盘山珍’品牌,其产品被认定为有机食品,并在国际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促进人才交流,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的策略,定期派遣本地专业人才到福建学习考察,同时也邀请福建省专家来园区进行指导培训。这种双向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园区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不仅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社会效应上同样表现突出。例如,园区为村民石燕兰这样的本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同时,园区还特别关注未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农民的职业发展,通过提供创业机会和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
总之,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和社会合作的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