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登录
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近日,东宁市成功实现了以黑木耳菌糠为基质种植大球盖菇(又称红松茸)的首次丰收。这次丰收标志着东宁市在探索高效食用菌产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为未来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此次项目由东宁市供销合作社食用菌研发中心、东宁市援边工作队及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共同合作完成。
为解决黑木耳废弃菌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发展高效益食用菌产业,东宁市尝试了利用黑木耳菌糠、玉米芯和秸秆等作为主要基质进行红松茸栽培的研究。通过实验,技术人员将不同比例的黑木耳废弃菌糠分成五组进行田间试验,最终实现了用高达65%的菌糠比例栽培红松茸的成功案例,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据黑龙江大学副教授曾伟民介绍,人工种植红松茸不仅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平均亩产可达4000斤以上,每亩净收入介于6000元至1万元之间。此外,种植过的大球盖菇的农林废弃物可以降解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绿色循环使用。为进一步推广这种新型栽培模式,除了林下小规模种植外,还尝试了遮阳网下大地种植和大棚盆式栽培等多种方式。
展望未来,东宁市计划通过加强校地合作,在红松茸遗传育种和精深加工等方面进一步探索,致力于提升红松茸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东宁市供销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构建从上游种植到中游深加工再到下游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