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个性化、智能化信息服务。然而,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诈骗手段。他们利用面部替换、语音合成等AI技术,轻松制作虚假图像、音频和视频,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诈骗,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一新型诈骗现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时发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旨在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防范AI技术带来的诈骗风险。
当前,不法分子主要利用“拟声”和“换脸”两种手段实施诈骗。他们通过模拟他人的声音或形象,骗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以各种理由诱导其转账汇款或提供敏感信息。这些诈骗分子往往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或“婚恋交友”等身份为掩护,通过微信、QQ、电话等社交渠道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并采集其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随后,他们利用AI技术合成虚假的音频、视频或图像,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名义诱骗受害者的亲友进行资金转账,或套取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此外,不法分子还利用AI技术对明星、专家、官员等公众人物的音视频进行合成,假借其身份传播虚假消息,以此达到诈骗的目的。这类诈骗手段具有极高的迷惑性和隐蔽性,诈骗金额往往较大,给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有效防范AI新型诈骗手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向广大金融消费者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网络渠道的信息并非绝对真实。由于“拟声”和“换脸”等合成技术具有极高的仿真度,不法分子能够轻易伪装成他人进行诈骗。因此,在涉及资金往来时,消费者应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来自网络渠道的“声音熟悉”的电话或“貌似熟人”的视频。
其次,转账汇款前务必核验对方身份。面对自称“熟人”或“领导”等通过社交软件、电话等方式诱导汇款的情况,消费者应通过提问仅双方知晓的问题、利用其他通讯方式或见面核实、向对方的朋友或家人验明身份和情况等方式,确保对方的真实身份。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应坚决避免转账操作。
最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至关重要。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注册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同时,应尽量避免在互联网上过多暴露个人照片、声音、视频等信息,不将身份证、银行卡照片等敏感信息直接存放在手机内。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况,应立即保存证据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综上所述,AI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为社会公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诈骗手段。因此,广大金融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维护个人及家庭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