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在这个小长假,你是否也踏上了探索世界的旅程?橡橡可是亲身体验了一番坐着高铁看大海的奇妙之旅!近日,中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让福州至厦门的旅行时间缩短至最快55分钟,两地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而厦门、漳州、泉州等地也形成了紧密的“半小时交通圈”。
福厦高铁全长277公里,自福州南站起始,途经福建省的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最终接入漳州站,全线共设8座车站。这条高铁线路不仅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更在建设中融入了众多高科技元素,展现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创新实力。
在跨海大桥上行车,海上风力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但福厦高铁却凭借其独特的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成功实现了“跨海过桥不减速”。泉州湾跨海大桥首次采用了这种结构来“固定”道砟,使得高铁列车在强风环境下也能以350公里的时速安全通过大桥。
此外,为了解决海洋环境对桥梁及铁路的锈蚀问题,福厦高铁采用了中航新材自主研发的石墨烯长寿命高耐候防护涂层材料技术。这种技术由鳞片型醇溶无机/环氧烯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和石墨烯氟碳面漆组成,能够为钢结构提供长达30年甚至50年的长效耐久防护。
在福厦高铁的建设中,还离不开一种高性能的含氟聚合物——聚四氟乙烯(PTFE)。在太城溪特大桥的转体施工中,PTFE滑片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这座重达3.8万吨的庞然大物能够顺利完成“华丽转身”。同时,PTFE还被应用在新一代动车组的关键部件——关节轴承上,为高铁的提速注入了新的动力。
除了这些高科技材料的应用,福厦高铁还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例如,安海湾特大桥是世界上首座无砟轨道跨海大跨斜拉桥,其桥面铺设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这种轨道具有平顺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使得高铁列车在通过时无需减速。
此外,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的施工也采用了智能式液压爬模技术,这种技术集模板安拆、养护于一体,不仅解放了人力,还提高了施工精度。而免涂装镍系耐候钢材料的应用,则为中国高铁的防腐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
在福厦高铁的建设和运营中,还投入了大量的智能建造装备。例如,在湄洲湾特大桥上,自动立杆设备、自动腕臂机器人、恒张力放线车、检测机器人等组成的全新“四电”智能装备,使得以往需要几十、上百人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仅需七八个操作人员就能轻松完成。
如今,福厦高铁已经正式开通运营,它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成为了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又一典范。如果你也想体验一番坐着高铁看大海的奇妙之旅,那就快约上你的“旅游搭子”,一起踏上这段美妙的旅程吧!
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科技创新被应用到高铁建设中,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