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在2023年1至8月期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537.4万辆,市场渗透率连续四个月超过30%,这一显著增长无疑为动力电池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EV、PHEV(含增程式)等不同车型对电池的差异化需求,电池企业需迅速响应市场变化,以共性及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掌握市场配套增长的“流量密码”。9月25日,蜂巢能源诚邀国内主流媒体走进其位于盐城的全球首个飞叠量产应用基地,深入探索蜂巢能源快速发展的背后动力。
规模化飞叠应用:高效产能满足大规模交付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媒体一行首先参观了盐城二期基地投产的9条飞叠短刀电池产线。作为蜂巢能源首个导入飞叠技术的生产基地,盐城基地分两期建设,目前二期项目已全面投产,主要生产62Ah、90Ah、142Ah等主流短刀电池产品,这些产品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性价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并已为吉利、长城、Stellantis等客户提供了大量供货。
媒体随后进入一期产线,近距离观察了蜂巢能源最核心的生产工艺——飞叠产线。飞叠技术以0.125秒/片的超高效率生产极片,现场CCD监测设备遍布,确保每一片极片表面光滑无折痕,堆叠整齐无错位。该产线集合了蜂巢能源最先进的“飞叠”、热复合、激光直焊工艺等多种先进技术,采用全自动化、AI智能化生产模式,单条电芯产线最高生产效率可达24PPM,即一分钟可生产24支短刀电池,相较于国内主流的叠片生产线,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
市场表现亮眼:客户拓展与出货量大幅增长
在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就公司发展情况及市场热点等问题与到访媒体进行了互动交流。杨红新表示,盐城基地作为首个“飞叠”大规模应用的生产基地,为飞叠在蜂巢能源其他基地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除盐城基地外,上饶、成都基地也已陆续引入飞叠设备。随着海外基地建设平稳推进,“飞叠”也将根据节奏规划“出海”日程。
在客户拓展方面,依托于“短刀+飞叠”高效率、高品质产品矩阵优势,以及产能部署上的前瞻卡位,蜂巢能源在动力电池业务方面获得了众多车企的认可。今年以来,已陆续供货理想L7、吉利银河L7/L6、东风岚图追光/梦想家、哈弗猛龙/枭龙等知名车企的畅销车型。在PHEV(含增程式)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6月以来,配套的插混车型已接近20款,深度进入主流车企的供应链。
储能业务同样取得骄人成绩。国内方面,已在广东、江苏、河北、甘肃、浙江、新疆等多地完成大规模储能项目交付并网。海外方面,已在欧洲获得多家企业储能业务定点,涵盖工商业储能、便携电源、牵引动力等多个领域,总量超20GWh。
此外,无钴电池作为蜂巢能源创新研发的全新品类电池,已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开始大量出货。未来,随着新基地产能不断释放,蜂巢能源的出货量将迎来大幅度增长。最新的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8月份,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跻身至第六位,1-8月装机量排名位居第八。
综上所述,蜂巢能源凭借“飞叠”技术的高效、高品质制造优势,以及“短刀+飞叠”产品矩阵的差异化市场优势,正引领着动力电池行业的新风尚。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的持续拓展,蜂巢能源有望在动力电池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