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追随着梅兰芳先生的足迹,回溯了百年前的张园,那里正是他与上海缘分的起点。1948年,梅兰芳在上海拍摄了我国首部彩色戏曲电影《生死恨》。此后的数十年间,他多次南下来沪演出,甚至长期定居于此,上海的众多地标都镌刻下了他的身影。今日,让我们继续跟随他的步伐,踏上寻找上海“梅影”的旅程。
梅兰芳先生初抵上海时,曾寓居于静安寺路上的沧州饭店。那是在1931年918事变后,他与家人为了避难而移居至此,并长住了约一年。九十年的时光流转,沧州饭店的原址上已焕然一新,经历了锦沧文华大酒店的时代变迁后,如今锦沧文华广场矗立于此,成为了静安寺商圈的新地标。
离开沧州饭店后,经友人介绍,梅兰芳先生一家迁居至思南路的别墅,即现在的梅兰芳故居。在这里,他度过了抗战时期,即便移居香港时,家人也一直住在这里。直到1958年,他才携家人返回北京。这片区域后来也吸引了众多名人入住,如今已是沪上著名的思南公馆。
梅兰芳先生与上海的戏剧舞台缘分深厚,始于1913年。他在上海的多个代表性舞台上留下了众多意义非凡的演出。位于黄浦区牛庄路704号的中国大戏院(原名三星舞台),就曾见证了他为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早在1935年,他就因中华慈幼协会浙江旱灾筹赈会而在此义演。抗战胜利后,他也多次登台于此。
抗战时期,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人演出,因此息演长达八年。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他才重新登台,首演便选在了江宁路的美琪大戏院,以昆曲《贞娥刺虎》重返舞台。美琪大戏院在解放后曾更名北京影剧院,1985年才恢复原名。
梅兰芳先生在中外艺术交流上享有崇高地位,朋友圈遍及全球。他曾在1930年访美演出,受到美国影视界的热烈欢迎,并因此结识了电影大师卓别林,结下跨国友谊。1936年卓别林到访上海时,梅兰芳先生负责招待和陪同,宴席就选在了南京西路的国际饭店。这不仅是两位老友的重逢,更是中美文艺界两位大师的跨世纪见面。
1923年12月,梅兰芳先生与王凤卿、言菊朋等人来沪演出,正值他三十岁生日前后。彼时他已在沪上文艺圈颇具影响力,上海的好友纷纷前来为他庆祝。民国四公之一的袁寒云,选择在远东饭店宴请梅兰芳先生等人,并亲自挥毫准备寿礼。百年后的今天,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前夕,传承梅兰芳人文美学概念的MEI concept,首次单独亮相选在了远东饭店旧址上的OPARTMENT。
在这座充满历史感的老建筑中,OPARTMENT在保留上海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了东西方新旧美学,为都市现代人提供有温度的生活空间。这与MEI concept的理念不谋而合。系列新品将以全新方式融入OPARTMENT家居环境,展示以梅兰芳人文艺术为基因、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创新思维为驱动的人文美学。9月26日至27日,期待与您相见。
回顾往昔,为了一睹梅郎风采,海上名流早已争相打卡张园。如今,让我们继续追寻梅兰芳先生的足迹,感受他与上海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