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多项数据表明,经济运行正在持续回暖。除了人民币贷款在8月增加1.36万亿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等积极信号外,国民经济的恢复态势也是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的体现。未来,稳增长措施还将继续加码。
从生产端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9%。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性强、协同性好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工业生产的恢复,多数行业增速加快,装备制造业回升明显,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方面,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服务零售额增长19.4%,服务消费对市场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投资方面,1—8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4%,制造业投资增长5.9%。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上年同期增速基数抬高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说明稳增长政策在制造业投资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49.7%,连续三个月回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今年以来首次转正;8月我国进出口降幅收窄,与6月、7月相比明显企稳;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1至8月新增贷款再创新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8月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他也指出,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
付凌晖强调,下一步将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目标,加快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尽管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尚未完全企稳回升,实体部门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但为夯实经济复苏基础,多部门正在推动更多政策落地。
在宏观政策方面,9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并加量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时隔8个月重启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下降20个基点。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央行的这些举措正当其时,下一步货币政策仍有调整空间,金融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财政政策方面,四季度进入专项债发行“空窗期”,可能会出台增量措施,如灵活运用专项债限额空间加发专项债,或上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重点支持基建投资。
在扩内需稳外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向社会公开推介一批民间投资项目,4894个项目总投资约5.27万亿元,涉及城建、农业、旅游等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密切跟踪项目落实情况,推动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符合条件的项目,全方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商务部也在稳外贸方面采取措施,将继续完善贸易政策工具箱,出台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专项政策以及促进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指出,政策工具箱将包括调整现有工具以提高政策效能,以及创新工具以支持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针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王青表示,各类房地产支持政策将加快落实,各地在税费减免、放松限购、提供购房补贴等方面的“自选动作”也将进一步加码,这将增强宏观政策的协同性,提振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