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关注登录
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在中医针灸疗法中,针对不同部位的病症有着特定的针法组合。例如,“肩三针”主要用于治疗肩周炎、肩关节炎等疾病,通过肩髃穴及其前后各2寸处进针,采用直刺方式,深度控制在0.8—1寸之间,避免过深伤及胸腔。“膝三针”则包括膝眼、梁丘和血海三个穴位,适用于膝关节相关问题如肿痛或无力,建议直刺深度为0.8—1.2寸,并可结合电针、红外线等辅助治疗方法。
对于腰部疾病的治疗,“腰三针”由肾俞、大肠俞、委中组成,有效应对腰痛及腰椎增生等问题,推荐直刺深度为1.2—1.5寸。“颈三针”针对颈椎病和颈部疼痛,涉及天柱、百劳、大杼这三个穴位,针刺深度应在0.8—1寸之间,以防止损伤内脏。“背三针”包含大杼、风门、肺俞,专门用于缓解哮喘和背部不适,需斜向脊柱方向进针,深度大约0.5—0.7寸,确保不触及内脏。
此外,“踝三针”聚焦于踝关节的问题,使用解溪、太溪、昆仑穴位进行治疗,通常采取直刺方法,深度约为0.8—1寸。而“坐骨针”特别设计来缓解坐骨神经痛,涉及坐骨点、委中、昆仑穴位,特别是坐骨点的特殊进针技巧,以及与委中的电针连接,利用连续波调整至患者耐受的最佳强度,整个疗程持续30分钟,期间根据需要逐步增加电针强度。这些针法不仅展示了针灸治疗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其对各种病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