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编者按:
▲审计硕士留学生审计现场教学
一、探索审计专业学位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重点
随着审计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不仅需要培养满足中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通晓国际准则且熟悉国际审计实务的高层次审计人才,还需要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培养合格的审计人才。2012年以来,南京审计大学先后承担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双一流背景下财经院校学科建设”、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和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审计专硕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借助国际项目平台培养审计硕士人才研究与实践”“审计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实践与思考”“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等项目,厘清了学校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思路。
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从研究生教学决策、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质量反馈等方面全过程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如在导师指导方面,实行“导师+导师组”的指导方式,共同指导留学生的科学研究;在学位论文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严格把关,采用政策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多样化形式,落实论文规范流程,以达到要求质量标准。
▲审计硕士留学生在南京审计大学校园植树
二、审计专业学位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举措
与世界审计组织、亚洲审计组织、联合国审计委员会、联合国内部监督事务厅、世界银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组织建立联系;选派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海外访学研修;聘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原秘书长理查德·钱伯斯(Richard Chambers)教授为海外院长;聘请40多位国家的审计长等担任荣誉教授;选派优秀教师参加联合国审计、到国际组织任职。
加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教育合作伙伴”(IAEP)项目,与比萨大学、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等伙伴长期合作;与日本东北大学等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与法国SKEMA商学院组建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国际交流基金,资助研究生出国交流;打造“江苏省研究生审计论坛”学术活动品牌。
加强学科建设,拓展研究领域,成立“‘一带一路’国家审计研究院”,开展联合国审计、超国家组织治理等研究,支撑国际审计人才培养。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聘请中心研究人员作为审计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跨文化学习、交流和工作能力。
▲审计硕士留学生参观兰考音乐小镇
三、审计专业学位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在专门制订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和国内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均包含凝结中国经验的《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前沿》《中国审计制度与审计准则》《国际审计比较》《国际审计准则与实务》等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为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掌握国际审计准则与实务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四、未来展望及建议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取得了可喜成效,有效地服务“一带一路”新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审计学科的建设,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新亮点:深度参与联合国审计,服务全球治理的特色更加鲜明;开创了审计硕士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的先河;建立了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国际化师资队伍更加卓越;创新跨国联合培养机制,国际化办学格局更加完善。
面向未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更多地参与主导全球治理,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和国际审计准则、熟悉国际审计业务、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国际审计业务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审计专门人才。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第一,服务全球治理,需要加快国际审计人才的培养速度、做好高层次国际审计人才储备。在培养国际审计人才、服务联合国审计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全球治理问题之复杂。虽然我国参与了许多国际审计组织,但在制定和修改国际规则的过程中,我国的主导作用却很难发挥,主要是由于联合国审计高水平人才的严重缺乏,大大制约了大国审计影响力作用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国际审计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大培养规模,做好高层次国际审计人才储备。
第二,服务“一带一路”新发展,需要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培养知华、友华力量。世界百年变局和“一带一路”新发展,需要改进国际审计服务保障和审计监督体系来降低由于国家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环境巨大差异所带来的交流障碍和投资风险;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跨学科领域提升审计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以适应“一带一路”国家的社会经济、法律法规和审计制度;随着我国对“一带一路”投资的增加,对国际审计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为此,也需要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培养知华、友华力量。
第三,聚焦“一带一路”需求,需要加强国别研究和比较研究。在加快国际审计人才培养的同时,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一带一路”国家审计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全球治理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别研究和比较研究;开展国际审计与全球治理、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跨国公司治理、大数据审计等课题研究,为“一带一路”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