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重新参加外展,感觉既陌生又熟悉,对外贸人参展这件事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今天与大家聊聊。有关中国展商的地位首先说说我参加的这个展会,就是那个上了热搜的“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 Europe)”。当时看到新闻说某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刚下飞机就被带走协助调查了,有被惊到,但是我们作为普通展商,感觉离这种事件还是很遥远。这个展会所处的行业现在正是风口浪尖,实在是太赚钱了,所以好几个馆做了满吊顶,很多企业的展位都是特装,大到离谱,简直是把“我有钱”这三个大字挂在脑门上。华为的展位占了大半个展馆,太壕了。但部分中国企业仍然是9平方米的标摊,位置也不太好。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感受——中国展商在参加欧美国家的展会时,或多或少被主办方“区别对待”了,我们拿不到好位置,也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力。在我们这个展会之前刚刚结束德国慕尼黑户外用品展览会(OutDoor by ISPO),中国标摊展团大多被安排在二楼走廊两边的小房间里,而特装展位以及其他国际展团多被安排在一楼大厅里,简直天差地别。慕尼黑户外用品展的中国展团,被安排在二楼走廊两边的小房间里。现场有中国展商反馈说:“展会效果太差了,头一次见在走廊里小房间的展位,参展纯属浪费时间、浪费钱!”这个情况我也跟做展会的朋友聊了一下。朋友说,今年海外展会太火爆了,但主办方提供给大中华区的展位面积整体下滑得很厉害,普遍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包括一些二级代理也拿不到好位置了。以至于部分行业内的头部展会,除非你找到总代,不然可能连一个小展位都拿不到,就更别提选择权了。并且今年去欧美参展,签证是个老大难,尤其德国,我们提前了好几个月预约,还是差点没赶上。高昂的展位费用和差旅成本、不可控的签证排期都给今年我们外贸人出国参展制造了很多障碍,也希望下半年能够有所缓解。什么才是有效参展这次参展还感受到了东西方商务文化中的一些深刻差异。我们中国展商参展,成交的目的性还是比较强的,哪怕没法在展会现场成单,也是想多谈几个有潜力的买家。对比我们“Business is business”的参展理念,国外展商实在是太放松了。在接待风格上,国际展位总是喜欢将“社交”和“商务”相结合,营造轻松舒适的商务洽谈环境,甚至用party、happy hour来创造买卖双方难忘的参展体验,加深品牌印象。明明是新能源展,有展商却把冰激凌车开到了展位上来,吸引了大量观众。这次展会官方很早就贴出了通知说早9点-晚6点是展会时间,晚6点-7点是happy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