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上海车展上的MINI冰激凌事件,
种种光怪陆离,让人唏嘘,
首先是观众分级服务的缺失惹的祸。
客户很重要,但也要严格区别对待,
看看Spinexpo展的做法。
宝马的市场部显然没有get到“媒体日”的精髓
其他各种“花式送冰激凌”的友商在蹭了一波流量之后,再看那些炫目车型的时候,感觉似乎有了一分Low。即使那些蹭热度抓流量的小主播、甚至点燃整起事件的汽车自媒也被打上了“利用爱国主义博眼球赚流量”的标签。
至于主办方(也包含“上海车展”的品牌价值)也在喧闹之后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本应该聚焦在各家新车型、新技术的公众关注力全都流去了这个事件,那么各家展商的重金投入还有什么意义呢?
图片来自网络。
金卡乘客优先登机,银卡不能优先登机
事实上,“客户分级服务”是一个早已普遍运用的客户管理方式。
生活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银行、航空公司、酒店等根据客户资产、消费金额和次数发放的各级银行卡和会员卡。
客户分级服务有三大原则:
1、根据客户需求的明显差异进行服务分类。
2、根据客户为企业带来的利益进行分级服务。
对环境技术要求最高的媒体希望在设置了入场门槛“无价”的“媒体日”中得到最好的内容创作环境,确保内容的高质量,从而在体现自己专业度的同时,为参展商带来更高的传播效率。
专业观众则希望在属于他们的展期里获得更好的商务沟通和交流。他们往往不会因为流连于某个展台的赠品发放而耽误了自己的商务活动。
图片来自网络。
而公众来到车展,往往会在近距离饱览各种新车的同时尽可能的不错过各种“赠品发放”。另一方面,品牌“赠品”也是参展企业形象与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
再回看“MINI冰激凌事件”。
且不论宝马市场团队是否应该在“媒体日”设置无门槛的“高价冰激凌免费领取活动”,仅从发放冰激凌的两位工作人员的服务话术,到宝马发布的两封致歉公关稿件,无一处提及“媒体日”的特定设置。
这样的忽视,把原本能(也本该)将“是否是媒体”设为“能否免费领冰激凌”的门槛,被全网根据那段视频鉴定成了“是否是老外”。
而在只有“贵50元”门槛的“专业日”涌到MINI展台的大量自媒体、主播、达人(甚至很大部分不是汽车相关垂类),是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成为车展“专业观众”的门槛并不“专业”?
“专业日”不能仅仅只是主办方多收“50元”的理由。
主办方根据观众需求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参观日用于区分,却没有严格执行;参展商对不同的参观日缺乏完整的理解,对展台接待与活动安排未做出合适的调整;观众对不同参观日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人多人少的区别……
Spinexpo展怎么做的?
我们看看其他的一些展览同行是怎么做的吧。
图片来自Spinexpo官网。
而通过高门槛筛选的观众给参展商带来的回报,已经从Spinexpo高昂的展位费和长长的waiting list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当然,Spinexpo的过人之处远不止这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做一次专题讨论。)
给客户分级
其他在观众服务分级方面做得可圈可点的还有CES消费电子展、ITB全球系列旅游展等。
对于会展行业从业者来说,这些成功案例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图片来自Spinexpo官网。
“客户分级”可以帮助主办方更好地理解观众需求,制定合适的参观日和服务策略,提升整个展览的价值和效果。
而主办方通过落实“观众分级服务”,不仅可以为参展商和观众创造更好的交流和体验,还能提高参展商的参展收益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展商对主办方与展览的依赖。
当前,互联网与数字化营销工具从2C逐渐渗透到2B领域,各类头部品牌普遍开始推出自己的B2C(brand to consumer),任何拉进和增强主办方、参展商、观众三者关系的方法都值得试一试。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