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导语
《方案》行动目标是:至2025年末,患者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5例次,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底线和核心内容,也是患者对医院信任度和满意度的重要考量。按照《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工作安排,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此次《方案》的印发是继《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之后,5个专项行动中印发的第2个行动方案。
行动范围&行动目标
《方案》针对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提出的行动目标为:利用3年时间,进一步健全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建设,畅通工作机制,及时消除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尽可能减少患者在医院期间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保障患者安全。连续3年每年至少完成1轮全院巡检排查和全院患者安全专项培训,至2025年末,患者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5例次,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方案》重点聚焦医疗服务相关患者安全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主要内容包含3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并提出9项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监测指标。
12条具体措施
(一)确保医疗服务要素安全
包括加强药品耗材安全管理、排查医疗设备设施安全隐患、规范医务人员管理等 3xa0条具体措施。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药品、耗材、医疗设施设备、人员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安全管理,规范整体流程、排查风险隐患。
(二)保障医疗服务过程安全
包括强化检查检验安全管理、严格诊疗行为安全管理、落实患者日常安全管理、提高急诊急救能力、保障诊疗信息安全等 5 条具体措施。要求医疗机构加强日常诊疗、检查检验、急诊急救、院内感染控制、深静脉血栓预防等医疗服务过程的安全管理,同时做好诊疗信息的保护与应急处置。
(三)优化患者安全管理机制
包括健全常态化管理体系、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机制、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构建良好患者安全文化等 4 条具体措施。要求医疗机构健全常态化管理体系,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机制,并在机构内提升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专项行动将持续到2025年,分为启动阶段(2023年9月)、实施阶段(2023年10月-2025年9月)和总结阶段(2025年10月-12月)。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于每年10月30日前将本年度患者安全工作汇总表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
在工作要求上,国家卫生健康委鼓励行业组织定期组织区域或全国性患者安全经验交流,推广优秀患者安全管理模式、案例、工具及患者安全培训课件/视频,营造良好氛围。
9 项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监测指标
值得注意!
《方案》提出 9 项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监测指标:年度患者安全培训完成率、每百出院人次报告不良事件例数、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给药差错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率、阴道分娩产妇分娩或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患者医院内跌倒或坠床所致髋部骨折发生率。
在xa09 项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监测指标中,有 3 项都跟不良反应报告率相关,分别是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率。
重点关注医疗质量隐患问题
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机制
《行动方案》全文提到两处「非惩罚性」。分别是在加强强制上报类事件管理方面,倡导主动上报与积极处置并重的处理模式,形成非惩罚性报告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构建良好患者安全文化方面,提出要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落实安全,主动报告、有效沟通,从错误中学习的非惩罚性患者安全管理文化氛围。
《行动方案》鼓励医疗机构建立机构内部不良事件信息报告平台,重点关注医疗质量隐患问题或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负性事件,对不良事件反映出的安全隐患开展重点整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级分类标准按照严重程度分为四类,分别是Ⅳ类事件(隐患事件)、Ⅲ类事件(无后果事件)、Ⅱ类事件(有后果事件)、Ⅰ类事件(警告事件),按照给患者造成损害的程度分成九级。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级分类标准
在医疗服务要素安全方面,《方案》提出要特别对机构内制剂、高警示药物、毒麻精放等重点药物类别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患者自带、外购药品使用管理。
在医疗服务过程安全方面,《方案》提出要重点关注无痛检查、内镜检查、有创检查、运动平板试验、磁共振、增强显像或造影等高风险、耗时长或有特殊要求的检查检验项目。在各项诊疗服务过程中,严格把握禁忌证和适应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诊疗对象、部位、措施发生错误,重点关注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精神或意识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情况。
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方案》提出要规范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减少院内感染、深静脉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对接受手术治疗、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期卧床等高风险患者,实现全覆盖监测管理。
在急诊急救方面,《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设应急救治一键呼叫系统,组建相对固定的队伍负责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应急处置。
在诊疗信息安全方面,《方案》提出要做好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建立信息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并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状况下临床运行处置预案。
在构建良好患者安全文化方面,《方案》提出医院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将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纳入医院发展建设总体目标,统筹规划。
《方案》强调,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统筹指导作用,将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转化为政策要求;医疗机构要落实患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将患者安全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管理制度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改进工作;同时,各地要做好宣传推广,构建“政府主导-医院主体-社会协同-患者参与”的患者安全多元共建共治新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END
课程推荐
xa0 xa0↑xa0 点击上方课程标题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