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深度解析-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技术壁垒与破局之道

  • 320
  • 来源:搜博网
  • 2023-10-10 09:48
  • 行业:
  •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水下盾构隧道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在跨江跨海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更是成为了满足现代交通需求、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行业大咖杨公标先生,就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技术难题与应对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现状与挑战

    水下盾构隧道技术自引入我国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交通需求量的大幅增长和盾构施工技术的进步,盾构直径14米及以上已成为当前的主流,以满足双层4/6车道或单层3车道的需求。然而,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

    杨公标先生指出,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主要技术难题包括土水稳定、盾构设备及控制、结构安全与防水等方面。其中,土水稳定是水下隧道建设的前提,但水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开挖面失稳形态难明,刀盘切削扰动与泥浆共同作用下开挖面稳定机理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此外,盾构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掘进位姿与管片拼装的精细控制也是水下大直径盾构施工的关键所在。同时,水下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对管片结构及密封垫设计、拼装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确保隧道在运营期间的结构安全和防水性能。

    二、技术难题的具体表现与应对策略

    1. 土水稳定难题与应对

    在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施工中,开挖面的稳定控制是首要难题。杨公标先生分享道,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通过优化泥浆配比和注入压力,形成稳定的泥膜以平衡开挖面的水土压力;同时,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开挖面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此外,还可以采用带压开舱技术,在确保开挖面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刀具检查和更换。

    2. 盾构设备及控制难题与应对

    盾构设备的性能和控制精度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杨公标先生强调,针对超大直径盾构设备,需要加强设备研发和创新,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例如,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盾构掘进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同时,加强刀具材料和磨损评价的研究,提高刀具的耐用性和切削效率。

    水泵2.jpeg

    3. 结构安全与防水难题与应对

    水下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对隧道结构的安全和防水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杨公标先生指出,为了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和防水性能,需要加强管片结构及密封垫的设计和研究。例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先进的防水材料,提高管片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同时,优化管片的拼装形式和连接方式,确保管片之间的紧密连接和整体稳定性。

    三、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杨公标先生认为,未来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盾构掘进的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模块化:推动盾构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和制造,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难度,提高设备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

    绿色化:加强渣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推动盾构施工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作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广阔。面对复杂多变的水文地质条件和严峻的施工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感谢杨公标先生的精彩分享,期待未来在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和成就。

    电话:18067918499(展位预定/会刊/门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