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因此备受瞩目。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预包装食品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简称《标示规范》)已正式实施,为低GI食品的判定提供了明确依据,对推动低GI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意识提升,低GI食品走红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患病率持续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而《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则显示,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肥胖已成为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此背景下,低GI食品逐渐走红。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指标,根据GI值可将食品分为低GI(0<GI≤55)、中GI(55<GI≤70)和高GI(GI>70)三类。低GI食品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增强饱腹感,控制炎症反应等。
《标示规范》实施,解决行业乱象
随着低GI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低GI食品品牌和产品。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市场上存在认证乱象,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为此,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标示规范》,规定了8类预包装食品使用“血糖生成指数”标示的要求。
《标示规范》指出,标示低GI食品的预包装食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每份至少含有7.5克碳水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占所有宏量营养素质量50%以上;GI的测定应采用规定的方法,并符合GI≤55的分类数值要求;产品配方应与标示产品的配方及制作工艺一致;营养素含量应符合规定。
市场前景广阔,需共同努力
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低GI食品市场规模已达1762亿元,年增长率超10%。京东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超市低GI食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购买低GI食品的消费者数量同比增长8倍。预计2023年京东超市上经过认证的低GI品牌数量增幅将达3倍,低GI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国内低GI食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消费者认知、产品标志、生产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品牌方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上下游企业、协会和团体、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也需要共同努力,推进低GI食品走入千家万户,守护居民健康。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段盛林表示,低GI食品开发是营养干预与健康管理的重要路途。未来,可以利用食物GI值调控技术、临床验证研究技术等多组学研究技术对普通食品进行调整,达到对米、面、粥等食品的重组重构,以满足更多人的健康需求。
总之,《标示规范》的实施为低GI食品的判定提供了明确依据,有助于解决市场上存在的认证乱象。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低GI食品将成为更多人的健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