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自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自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以来,中国日料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决策不仅迅速引发了众多日料店的连锁反应,纷纷发布声明表示将停止进口日本食材并更换供应商,更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国产替代”的热潮。然而,事实上,这一影响早在核污染水正式排放之前就已在中国内地市场悄然显现。
早在今年7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便已发出通知,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入中国,决定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的食品,并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实施100%查验。这一举措无疑给依赖日本进口食材的日料店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少门店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或是选择替换掉整条供应链,或是大幅减少使用进口水产品,力求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维持店铺的正常运营。
与此同时,上游供应链企业也受到了波及。随着核污染水排海消息的传出,消费者对于海鲜等水产制品的安全性产生了广泛质疑,纷纷询问相关企业的水产品来源。面对这一局面,中水渔业、百洋股份、国联水产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作出回应,澄清自身产品和作业范围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影响有限,并承诺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水产品进口的相关要求。其中,国联水产更是明确表示,其国际采购的原料以南美白对虾为主,且主要采购自南亚、中东地区等,从而有效规避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带来的风险。
然而,此次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对于中国日料行业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中国饭店协会日本料理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刚看来,这或许能成为倒逼国内日料行业进步的一次契机。他指出,过去一些中高端日料店过于依赖日本进口食材,并以此作为抬高身价的手段,却忽视了自身硬实力的打造,从而引发了行业内的不良风气。而此次事件无疑打破了这一局面,迫使日料店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和食材选择。
赵刚认为,日料食材本身便讲究“季节性”,中高端日料店完全可以去寻找中国国内的特色食材,并将其巧妙地应用到菜品中。这不仅能够丰富菜品的种类和口味,更能够提升店铺的竞争力,打破对日本进口食材的过度依赖。同时,这也将促使日料店更加注重食材的品质和来源,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国产替代”趋势的加速升温,中国日料行业必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那些能够迅速调整供应链、积极寻找国内特色食材、并注重提升自身硬实力的日料店,必将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新星。而整个日料行业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元、安全的用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