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2023年可持续设计峰会已于9月23日落幕,随着“可持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可持续这一议题的认知也愈发泛化。脱离了最初狭隘的“绿色”,不仅限于单纯的环境或自然现象的术语,它一方面代表了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循环经济、绿色生态的顶层结构的构建;一方面,也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以存续的目光来处理我们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如何从日常着手审慎地生活,获得每日健康地、人性化地体验。
经历了为期三天的讨论,围绕驱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变革的设计可持续世界,循环设计思维、零碳之“道”、构筑绿色未来、全方位的绿色酒店、人性化办公六大核心议题,当峰会落幕,在各类真知灼见的分享过后,可持续设计峰会仍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即留下的关于如何以共情的目光去理解这个时代的思考。
“可持续”作为发展目标,“设计”是思维方式与方法,而“共情”作为一种隐性的索引,穿针引线,带领我们重新解读2023可持续设计峰会。
“21世纪的社会不再是一个规训社会,而是功绩社会。其中的成员也不再是‘驯化的主体’,而是功绩主体。他们成为自身的雇主。那些规训机构的围墙,过去用来分隔正常与异常的疆域,现在变成历史的遗迹。”
在现代化的飞速进程之下,裹挟于倦怠社会的所有人几乎面临着同一种无力与困乏。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调整与改变,其中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我们在办公室的时间里如何获取更舒适、人性化的体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提到:“工作场所安全与员工幸福感及组织有效性相关,而所有场所的健康都是社会责任。”
“设计是爱,可感知与传播的慈悲。”
Design is love, perceivable and propagating compassion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
他们的工作从18年前设计一栋“会呼吸”办公楼开始,通过本土、共享、低耗、低成本、可推广的实践,试图先从改变自己的办公场所开始,做一些思考以及探索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它在深圳的中轴线上,3000平方米的占地,18000平方米的楼,12层、地下2层。深圳有1000多栋这样的楼,但是它今天进了深圳博物馆,进了大桥珠江改革开放博物馆等等。我们在这里探索的就是在共享设计下人与人、与建筑、自然共享的关系,共享参与权——每个员工都参与,用图设计,不会设计的就用语言来描述。今天,我们几乎所有的办公场景都来自于员工的畅想。”
“人性化是办公场所的核心,我们只能通过对他人的共情才能实现”
Humanity is at the heart of the workplace and we could only achieve it through empathy with others
从左到右依次为:资深媒体人陈敏娟;科勒集团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共融首席执行官Laura Kohler;Foster+Partners高级合伙人Pearl Tang;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全球可持续女性先锋,主持建筑师戚山山;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服务平台董事陈夏青。
在“人性化的办公场所”这一圆桌论坛中,来自Foster+Partners高级合伙人Pearl Tang分享了她的实践与理解:首先,人性化的办公场所必然是舒适的:自然的通风,自然的光线以及轻松的文化办公氛围;第二,是文化层面上应在办公场所中塑造社区的感觉,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讲,社区感能够给予人们灵感,变得富有创意;第三,多元化,与社会当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一样,社会空间也需要多元化,让相互之间促进影响;第四点则是营养和健康,它是满足一系列不同的需求的最基本要素,而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Foster+Partners高级合伙人Pearl Tang
随着极端天气频发,韧性城市的建设逐渐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建立韧性城市需要有全局思维、整合思维和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灵活的城市规划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但归根结底,人的需求是适应性城市规划的核心。
从基础设施、交通、住房到社会服务和自然环境,这些都在相互作用,而“自然”也是城市设计中反复被强调的核心所在。
筑土国际首席建筑师郭而立
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在 1984 年的著作 Biophilia 中引入了“亲生物性”这个术语。威尔逊提出,由于我们的进化历史,人类与自然和其他生命形式有着天生的联系。他认为,这种与自然根深蒂固的联系对我们的福祉有着深远的影响。反之,现代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日益脱离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
从那时起,“亲生物性”的概念在从心理学到建筑学的各个领域受到关注。MCA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Mario Cucinella在现场分享的主题即“自然友好设计,生物多样性”,他提到,建筑不是自然,建筑是人类的创造。所以,如今的重点就在于我们如何再次平衡人类在建筑和城市方面的创造力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数字化的时代里,用双手建造,保持人的温度”
Building with your hands in the digital age
MCA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xa0Mario Cucinella
TECLA 是MCA建筑事务所首个用3D打印制作的建筑。其灵感源自 Italo Calvino 的《看不见的城市》(一座永远不会成形的城市),作为 MCA 设计理念的综合体,TECLA(技术和粘土的结果)这个名字唤起了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一座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MCA 建筑事务所希望让它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他们还为大阪世博会设计了意大利国家馆,并在其中探讨了“什么是未来的城市”。“从设计、时尚到建筑,许多行业都仍在用手建造。在讨论如何设计未来的城市的过程中,同时也告诉我们另一个故事,那就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做很多事情,去思考并体会,保持人的温度,而这才是属于未来的答案。”
MCA建筑事务所项目TECLA ©IagoCorazza
“城市如何在更长的周期里,更长的时间跨度里去寻找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How cities can look for future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in longer cycles, longer time spans
圆桌论坛:共筑绿色未来
在共筑绿色未来的圆桌论坛中,来自MVRDV上海办公室的资深建筑师,项目负责人蔡哲理提到对于建筑师而言如何突破边界进行设计。一方面,由于建筑师的设计师角色身份限制,并不参与到后期运营中去,因此在建造中会更多地从设计阶段低碳材料、绿色建造,可持续的技术运用进行考量。
“举个例子,我们今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落成了一个新项目,采用建筑信息化方式,把这栋楼90%以上的建筑构件:从结构到机电,到外围护,甚至到内装,家具所有这些建筑构件都梳理出来,进行记录编号,甚至构建了一个软件去管理这些建筑构件,把每一个构件都给了一个‘身份护照’,未来的使用者,运营方可以通过软件去管理具体的构件,大到整个建筑的结构、柱子,小到家具,甚至一个螺丝钉,都可以进行管理,这就我们在尝试去突破设计师对于设计阶段的建筑使用的限制。未来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到了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建筑的部件拆卸下来进行回收再利用,甚至运用到其他新的建筑上去,这是我们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个尝试。”
而对于MVRDV而言,这种操作系统是具有极强的扩展性与可参考性的,“把视野再放宽放远一些,不只是局限在一个建筑上面,从整个城市的角度我们也在考虑它如何在更长的周期里、更宽的时间跨度中去探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而这就是我们所认同的‘可持续性’。”
MVRDV 近期完成了深圳妇儿大厦的改造焕新,
采用全面的改造方案,重复利用建筑原有的结构,与拆除和重建相比,更具有可持续的价值。基于这一方案,建筑被赋予了新的立面系统:彩色的网格框架为立面增加了近一米的深度,提供额外的遮阳、减少热量增益,内侧还设置了可打开的面板,实现了自然通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图片 Image:xa0©xa0夏至
“以系统化的方式应对挑战,进一步改变我们的城市”
Addressing challenges in a systematic way
筑土国际首席建筑师郭而立
筑土国际的首席建筑师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应对着行业、气候等不同的挑战,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找到了一个系统化的方式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减少碳排放。
“基于两个方面,碳足迹以及全生命周期控制要素,这是一种全面的应对手段。考虑到低碳城市的规划,低碳园区,低碳零碳建筑和负碳生态修复。对项目来说,我们也要以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考量,从项目前期策划到项目中期实施,项目运维数字化,都要考虑如何优化我们的项目,对于每一个项目我们都有这样的策略矩阵。
而我们主要是根据三大方向来减少碳排放:一是交通和建筑的碳排放,二是碳补偿,最后是碳封存。这些不同的策略已在我们的设计中开始实施,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评估,来进一步改善我们的城市。”
上:马尔代夫马累新首都规划
下:中新生态城核心区规划
“缺少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尊重,我们只能做出来的一堆漂亮的躯壳,找不到跟城市,跟人之间的脉络”
Lack of reverence and respect for the laws of nature, we can only make a pile of beautiful shells, but can not find the vein with the city, and with the people.
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斌
“自然”在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斌的理解中即“天地人和”,这也是埋藏在我们文化中的可持续方法与哲学,但与此同时,可持续绝非一个虚的概念,而是跟每个人的行为,跟企业做的每个决定和经营活动都有关,这就是可持续社区营造的关键所在。
“另外一位社会学家美国帕克,说社区是占据人群聚集,但是社区不仅仅应该是人群聚集,后面有一个组织的制度能够让这个社区持续发展。社区关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所以二十多年里我们一直关注的产品就是社区,社区从共同体开始,叠加了很多地域性、群体性生活的社会性含义,成为城市人形塑自我、价值实现、谋生栖居的共同家园。
所以如果要打造未来的可持续社区,我们没有标准做法可以快速复制的产品,因为人是变量,地点是变量,时间是变量,我们做城市更新,做社区的时候得对这个项目所在的时间、人和地域充分尊重,没有这样对变量的考量,就无从谈起人与社区中需要解决的和自我,和他人,和环境的高度融合的关系。”
被反复强调的循环经济设计是所有企业必经的“转型之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提到“所谓设计,就是一系列把现有情境往更好的方向引导的行为。”设计是人类有目的地创新实践活动的先导,处在一个产业链、创新链的源头。
循环经济所构筑的未来指的是,所制造生产的每个产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并可用于多个循环来使用,不同的材料与生产制造的循环皆经过仔细考量搭配,如此一来,一个制程的输出始终可成为另一个制程的输入。在循环经济中,将是零排放、零废弃,所生产出的副产品或受损坏的产品或不再想用的货物并不会被看作是“废物”,而是可成为新的生产周期的原材料和素材。
“我们想要改变消费者的习惯,就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情感体验”
We want to change consumer habits, we need to consider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m
Chrisxa0Lefteri
从产品设计端就以生命周期思维(life cycle thinking)出发,考虑到生物与非生物的资源循环过程,以及分解再利用的可能性:使生物材料无毒,可回归自然;使非生物材料可以最小耗能保留最高品质,使其可再被利用。这正是循环经济中“零废弃”的关键,作为循环经济的第一步,长期以来,创意产业一直在创意过程的后端而不是一开始就把材料纳入考量之中。
“而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迫的是,将使用正确且适当的材料处于决策过程的最前面。我们使用循环性、可再生材料、嵌入式能源等词汇,好像所有这些都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它们本身都是一种策略,具体的重要程度完全取决于设计师正在使用的行业和产品。而设计和循环性应该一开始就考虑材料。”
xa0
“阿迪达斯Boots跑鞋系列也是使用可回收的尼龙材料,更多的是关于情感上的体验,让你有时候会感到愧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双鞋用的是海藻生成的塑料,这个塑料并不来自石油,而是由可再生材料制成,海洋中的或者水中的海藻,这个材料我们把它叫做可再生的CMF,它是可以迅速再生的,我们用的完全不是化石材料,这个材料可以自己生长,不断的再出现。我们也在外形上做了升级,给它增加了更多颜色,更时尚了,也让消费者更喜欢了。”
“用循环经济回答中国下一个四十年”
Answering China's Next Forty Years with the Circular Economy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诸大建
在现场,多年来一直研究可持续性科学、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城市发展与公共治理的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诸大建分享了循环经济从低端到高端的三种形态:
“废弃物的闭路是维度最低的回收利用,英文中叫做recycle,现在我们把循环经济经济翻译成circular economy,是误解;而比它高一等是产品本身的循环:让产品做到非一次性,在产品整个形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延长产品使用;
最高一层级的我们称之为服务循环,包括租赁的、共享的经济——我们的共享单车,网约车,共享办公室等等不是在产品上面做文章,是在服务上做文章,它是最源头的,它减少资源环节更多。所以,循环经济从低端到高端有这样三种基本形态。
诸大建教授分享中
我们目前的三种循环:从源头的减少碳排放的服务循环,延长它的生命周期不断使用的产品循环,以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一开始,产品循环它发挥作用不是太大,但到2040年、2050年逐渐变强,可以猜测到现在中国还是一个高度增长物质积累的社会,一开始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想到减量,减碳,然后反复利用,回收利用会变得越来越需要,而这就是用循环经济回答中国下一个四十年,即2020年-2060年对降碳做的贡献,这个贡献可以增加到40%-50左右。”
2023年的可持续设计峰会已经告一段落,举办一场这样的活动在今天,尤其对于当下的中国意义非凡,就如同建筑师Mario Cucinella所说:“我认为,对于一个引领世界的国家来说,如果中国在这个方向上有所作为,将会成为许多其他国家的指路明灯。可持续是全世界的共同议题,作为人类,身处于一个独一无二的星球,我们应该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来拯救我们的星球。因此,此次峰会对生态环境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讨论的是世界的可持续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们还处在雄心勃勃的阶段,但是下一步将不是更多的野心,而是实干,通过实践做出改变。”
让我们明年再见!
分享动态 ▾
点亮“SDS可持续设计峰会”公众号“星标”与“在看”标志,
随时把握前沿行业与峰会资讯。
欢迎“分享”、“点赞”传递可持续理念,分享设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