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17706532697
  • 个人中心
  • 我的门票
  • 我的会刊
  • 我的订阅
  • 一周要闻回顾

  • 286
  • 来源:搜博网
  • 2023-09-24 20:52
  • 行业:
  • 一周要闻回顾

    WEEKLY NEWS



    • 2023年1~5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2025年全球集装箱运力将突破3000万TEU

    • 马士基订造6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

    • 两大船厂双双迎来交付命名

    • 业内首创,燃烧前碳捕集系统再获认可

    • 商船三井、马石油和上船院联合研发LCO2 运输船和浮式储存装置获AiP证书



    1

    市场报告





    • 2023年1~5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5月,我国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船舶企业收入利润持续改善。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增长

    1~5月,全国造船完工16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承接新船订单26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5%。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7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5%。

    全国完工出口船14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承接出口船订单24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5%;5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8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9%。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5.1%、91.3%和91.8%。



    二、重点监测企业指标情况

    1、造船企业三大指标同比增长

    1~5月,48家重点监测造船企业造船完工16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2%。承接新船订单25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8.3%。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3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2%。

    1~5月,48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140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1%;承接出口船订单23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5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7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6.9%、94.2%和94.5%。

    2、船舶修理企业完工艘数同比增长

    1~5月,18家重点监测船舶修理企业,船舶修理完工1738艘,同比增长9.2%。

    3、船用柴油机产量持平功率增长

    1~5月,8家重点监测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生产各类中低高速柴油机共计6362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功率634.9万千瓦,同比增长29%。

    4、船舶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5月,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22.2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船舶制造产值831.9亿元,同比增长54.2%;船舶配套产值170.7亿元,同比增长27.9%;船舶修理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34.4%。

    5、船舶企业效益同比增长

    1~5月,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6.4亿元,同比增长31.3%;利润总额46.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三、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1~5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8.1%、67.3%和51.6%。

    四、三大指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

    1~5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69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122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4.2%。截至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5316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7.4%。

    按修正总吨计,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5%、62.8%和45.7%。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 2025年全球集装箱运力将突破3000万TEU

    Photo courtesy of the Port of Los Angeles

    集装箱航运业正面临着新一波运力增长浪潮。相关数据显示,最快在2025年,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运力将突破3000万TEU大关。

    回顾历史,直到2017年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才达到2000万TEU,但因过去两年新造船订单的激增,这一数值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增长50%。Clarksons的数据显示,2023年将有200万TEU的新增运力投入运营, 2024年将新投入250万TEU运力,初步估计2025年将再增加190万TEU。Clarksons表示,到2025年底,预计船队将达到3000万TEU,比2020年初增加30%以上,较当前水平增加15%。

    运力的激增主要源于大量大型船舶的交付。Clarksons预计,17000TEU及以上的船舶将比2020年初增加80%,仅今年就将增长16%。但与此同时,随着小型老旧船舶的报废,部分船型运力可能会出现收缩。与2020年初相比,预计到2025年3000~6000TEU型船舶数量将收缩2%,而3000TEU以下的支线船运力预计减少8%。到2025年底,集装箱船的平均载箱量将增加到5200TEU左右。

    Clarksons表示,新船交付浪潮将推动更多环保船舶加入船队,绿色船队运力的份额将从2023年6月的37%上升到2025年底的51%。Clarksons认为,新船的涌入将有助于巩固大型班轮运营商的地位。报告称,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班轮公司持有56%的订单,如果按照吨位计算,占比高达79%。(来源:劳氏日报,编译:中远海运研发)



    2

    接船签单





    • 马士基订造6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

    6月27日,马士基宣布订造6艘能够使用绿色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设计运力为9,000TEU的中型集装箱船舶。扬子江船业集团将建造该批船舶,并计划2026、2027年交付。

    2021年,马士基订购了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并承诺原则上以后只订造可以使用绿色燃料航行的新建船舶。仅仅两年后,全球甲醇动力船舶的订单量已超过 100 艘。算上这6艘新船订单,马士基的甲醇动力船舶订单量达25艘。

    今夏,全球首艘2,100TEU甲醇动力支线船舶将交付给马士基进行运营。(来源:马士基)



    3

    市场动态





    • 两大船厂双双迎来交付命名


    6月26日,中船集团旗下沪东中华为加拿大SEASPAN公司建造的15500TEU大型集装箱船项目首制船“马士基查尔斯顿”号,较合同期提前66天命名交付。“马士基查尔斯顿”轮将由马士基航运公司租赁,计划于6月27日开启亚洲至美国的处女航。

    6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为PETREDEC公司建造的93000方超大型液化气船(VLGC)系列船第二艘Humorist和第三艘Hyperion双船命名,其中Humorist已于6月30日签字交付。

    和此前首制船Harzand一样,此次命名的两艘船舶名字也都来自著名Epsom Derby赛马比赛中的获胜马匹Humorist和Hyperion,预示着她们将在PETREDEC船队中名列前茅。(来源:沪东中华、江南造船)



    4

    技术前沿




    • 业内首创,燃烧前碳捕集系统再获认可

    近日,挪威氢能技术公司Rotoboost开发的燃烧前碳捕集系统“Rotobox”获得了法国船级社(BV)的原则性认可(AiP)。

    据悉,Rotoboost的热催化分解工艺(TCD)可以在船舶上连续生产氢气并进行碳捕集,其中部分天然气燃料供应通过液体催化剂转化为氢气和固体碳。由此产生的气体可用于燃料电池或作为内燃机、燃气锅炉的混合燃料。据称,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该工艺可以减少高达100%的碳排放量。

    TCD工艺通过生产氢气并捕获固体碳,能够显著减少二氧化碳、颗粒物排放和甲烷泄漏。该技术被称为业内首创。Rotoboost的商业模式包括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回收到工业流程中,并减轻船东卸载残留物的负担。

    Rotoboost表示,该系统可以逐步扩展以满足未来的排放法规,与传统的碳捕集系统相比,该解决方案的电力需求更低、固体碳所需的储存空间更小,使系统和相关存储即使在长途航行中也能保持紧凑,对船东而言更具成本效益。

    据介绍,该系统非常适用于LNG运输船和其它以LNG为燃料的船舶,这为船东的脱碳目标提供了额外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前碳捕集系统“Rotobox”不仅获得了BV的认可证书,还分别获得了英国劳氏船级社(LR)的AiP和美国船级社(ABS)的新技术认可。(来源:IMO)










    • 商船三井、马石油和上船院联合研发LCO2 运输船和浮式储存装置获AiP证书


    日本船东商船三井株式会社、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下称“马石油”)和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下称“上船院”)联合研发的LCO2运输船和LCO2浮式储存装置(FSO)和加注装置的两种设计赢得了原则性认可证书。

    商船三井表示,挪威船级社(DNV)和美国船级社(ABS)均为LCO2运输船颁发了AiP证书,而ABS则为LCO2 浮式储存装置颁发了AiP证书。此前,马石油和商船三井于 2022 年 2 月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研究 LCO2运输。之后,两家公司与上船院展开合作,共同完成了 LCO2 运输船以及能够在海上接收、储存和卸载货物的 LCO2 浮式储存装置的概念研究。(来源:Tradewinds )

    电话:18067918499(展位预定/会刊/门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