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今年,继Citywalk之后,Cityride也“火出圈”了。近日,京东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骑行消费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苏州等一线、新一线城市,逐渐扩展到二、三线城市,其中以合肥市增速最快,达到530%。图为骑行爱好者“打卡”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火车站。
初秋,长安街华灯初上,五颜六色的单车队伍浩浩荡荡穿行而过,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止北京,骑行热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行,有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这可以说是一种“时尚的轮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当时普及率最高的代步工具,“凤凰”“飞鸽”“永久”等老品牌仍让不少人记忆犹新。每天早晚出行高峰时段马路上壮观的单车流,是人们记忆里那个年代的标志性画面。
现如今,人们对自行车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演变为一种休闲时尚的运动潮流、一种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骑行,让人们开始借助脚踏板去丈量城市的边界,探索社交的新可能、身体的新极限。城市也在“骑行友好”的演化过程中,寻找到了疏解交通压力、促进绿色转型的有效治理手段。
“一车难求”:骑行潮卷土重来
“这个型号的车最近基本没有现货,需要预定。”在问及一款不到3000元的入门车型时,某专卖店店主对记者说。“这款车型在社交媒体上特别火,好多人来问。”
在门店现场,记者同样看到不少“零基础”的骑行爱好者前来试骑、购车。“我本来是想用来通勤代步、顺便锻炼身体的,试过后才发现自己非常喜欢骑行的感觉,于是想入手一辆更好、更专业的。”一位年轻顾客对记者表示。另一位骑行爱好者表示,自己想换辆价位更高的新车,“相中的热门款式断货了,预订了但还要等很久。”
受疫情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经历过公共交通停运之后,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且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互联网上“翻红”。凭借运动健身、时尚、社交等元素,骑行这项运动开始成为时尚潮流,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人加入其中。在不少社交平台,骑行已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密码”。在专业领域里,长距离骑行路线深受中青年喜爱,甚至不乏“拖家带口”的骑行队伍——据媒体报道,这个暑假,12岁男孩朱俊宇和妈妈于海燕从浙江金华出发,沿京杭大运河一路骑行到北京,历时22天,行程超过2000公里。
骑行热度引发新一轮运动自行车消费热潮,更是带动了自行车头盔、手套、护目镜、骑行服等骑行装备的销售,在网购软件上的搜索量和销量均持续攀升。8月30日,京东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路自行车成交额同比增长245%,骑行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100%。今年京东618期间,公路车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0%,成为骑行细分品类Top1,骑行穿戴装备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80%。
从具体销售情况看,中高档自行车市场正“风生水起”。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1日至8月10日,相较于去年同期,1000~2000元公路自行车成交额增长180%;5000元以上的公路自行车成交额增长530%;2000元以上骑行服成交额增长11倍。
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利润超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知名自行车品牌捷安特(GIANT)的母公司巨大集团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年收入增长12.5%,创下新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认为,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骑行潮相比,自行车的代步功能和时尚性并没有变化。但如今,骑行的健身和运动属性更加凸显,绿色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些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慢行系统: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
据一家自行车店老板透露,持续至今的这股买车热潮大概自去年春季兴起。事实上,这股热潮的袭来“有迹可循”。“近十年来,北京骑行环境有了质的飞跃,这也是自行车回归北京的重要原因。”一位资深骑行爱好者这样分析认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曾在居民出行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机动车交通需求为核心的“宽马路、大路网”成了城区规划常见的道路模式,对慢行交通系统产生严重侵占。直至近十年来,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开始率先规划发展慢行系统,为骑行潮的回归打下基础。2020年,北京五环内已经建成3200公里自行车车道。
不断提升的骑行环境不仅体现在车轮下日益延展的路面,也体现在直观感受到的“路权”。如2019年底,北京市提出的“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交通发展理念,从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方面全方位体现“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这些细致的政策优化让市民骑行时更加踏实放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建设“公共交通+自行车”主导的绿色慢行交通体系,作为提升城市宜居体验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系列政策,从加强道路设施规划建设、给予自行车相应路权等方面强化制度保障,以优化骑行体验,鼓励绿色出行。
骑行自由,丈量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品质。然而,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重新“插入”一套骑行交通系统也并非易事。有业内人士指出,政策出台到真正惠及骑行需要一段时间。友好的骑行环境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道路,准确地说,道路建设只是第一步。慢行系统亦不是独立的元素,需要公众、市场主体参与未来的交通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绿色出行:提供城市治理新手段
让自行车出行回归城市,共享单车功不可没。如今,共享单车已成为当下国内许多城市市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也是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也是从共享单车开始爱上了骑行。
在北京这样一座“艰难通勤”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打工人”放弃人挤人的地铁与公交,开始选择呼吸更通畅也更自由的骑行。上下班高峰期的二三环路口,有“小绿”“小黄”“小蓝”,也不乏装备齐全的专业选手。
除了日常通勤的一抹绿色之外,这个夏天,“夜骑”也成为北京城的一道风景。哼唱着“我和我的祖国”骑过天安门广场,沿二环路骑行感受德胜门城楼、天坛公园、前门的老北京风韵,顺着亮马河沿岸来一次绿道骑行……市民和游客在骑行中解锁着古都的历史文化密码,感受一个多元的、立体的北京城。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骑行,绿色出行正在成为共识和现实。在所有交通方式中,骑行可以算是一种“零碳”的出行选择。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采用自行车出行,相比小汽车出行每人每公里可减少0.17千克碳排量。若一名小汽车使用者采用自行车出行,一年能够减少1吨碳排量。
2022年5月18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北京、天津、杭州、三亚等109个城市列为绿色出行创建城市。有专家认为,骑行的回归也是公众践行“双碳”目标的具体行动。随着社会对“双碳”目标认识和理解的逐渐加强,寻求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来缓解当下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城市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一位骑友对骑行感受的评价,“我忽然意识到,蹬脚踏板可以是一种最朴素的把自己交给这个城市的方式。”骑行故事的载体,可能是山地车、公路车以及共享单车,方式可能是骑行通勤、短途骑行或是专业运动,目的地更是不尽相同,但在一次次的上路、一次次的出发与抵达之间,总有不期而遇的风景。
在路上,我们离城市更近,也离自我更近。
1、喜讯 | 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再次获评省5A级社会组织
2、协会(商会)七届七次理事长(会长)会议及七届五次理事(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杭州召开
3、【重要通报】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关于表彰2020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