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立医院在医保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财政补偿机制等政策影响下,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大了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营压力。在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影响下,县级公立医院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如何改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成为县级公立医院运营需面对的新的课题。
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包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制度、医疗价格改革制度、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改革制度、补偿机制改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下,医院运营和发展现状存在诸多困境。根据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温州市实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算、总额包干、年终结算的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合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但实行总额包干限制了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导致医院定位和管理被限定在画好的圈,超支部分按比例要医院自负亏损,同时医院要垫付一到两个月的医保费用,现金流周转困难,不利于医院的经济运行,加重医院经营运行压力,不利于医院长远发展。医疗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政府层面达到了改革的目标,但实际上部分政策不符合县级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医疗服务价值得不到完全体现,在药品和耗材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的情况下,医院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经营效益得不到改善,同时也加重了财政补贴负担。2020年二级甲等公立医院全面纳入国家卫健委绩效考核系统,为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特别是运营效率考核指标要求医院精细化科学管理,资产负债率、收支平衡、略有节余考核指标体现了医院运营的“经济性”,对医院运营效率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收支不平衡,运营效率不高,医院运营管理团队人才缺乏等问题有待解决。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目前苍南县对医院的财政补偿为差额拨款,人员经费按在职在编人员年工资总额60%补差,以我院为例:2020年人员经费拨款为2050万元,占医院年总收入的6.66%,在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医院经济负担进一步加大,医院不得不靠创收来补亏损、谋发展,使其具有“企业”性,与医院的公益性产生矛盾,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前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由于地方财政也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将会导致医院资金周转困难。县级公立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政府在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政府不断地加大资金上的投入,更需要政府持续地完善对于县级公立医院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可以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断调整医疗服务政策及医疗价格,使得政府和医院都得到平稳有序的发展。与此同时,县级公立医院也要加快对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完善自身,加强自身服务能力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需要由政府来承担,因此,某种程度上也增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由于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县级公立医院医疗业务收入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稳定性,人员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费用等医疗支出倍增。医院运营成本上升导致医院运营压力巨大。以苍南县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门诊及住院人次数据为例,我县三家县级公立医院2020年同比上年医疗收入下降8.55%,门诊人次同比下降12.97%,出院人次同比下降13.70%,就诊量骤减直接导致收不抵支,员工绩效和医院经营效益下降。而且,公立医院仍需要维护日常开支,导致医院的经营压力增大,更加需要资金上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政府对卫生健康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县级公立医院配置了DSA、CT、MRI等各种大型医疗专用设备,同时加大了医院基本建设投入,医院需要增加配备相应的人力、财力、物资投入,大大增加了医院运营成本,在部分贫困地区县级公立医院缺少相应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容易造成资源重复建设、投入浪费、运营成本过高、产出效益低下、投入产出效率得不到优化体现等弊端,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营负担。苍南县三家公立医院2021年年底同比各项运营指标下降10%左右。主要原因是县内就诊人次占比不高,2022年全县就诊人次占比57%,远远低于90%县域就诊比例的目标,医院病源县外就医43%比例过高,病源外流的影响持续,医院总体诊疗的人数呈下降趋势,如何维持正常的医疗服务人群并吸引更多的县外病源成为县级公立医院最大的困境。由于医疗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及医疗收入的减少,在收支结构指标中,盈余率大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资金周转困难成为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受医保结算政策影响,医保部门的医保基金回款速度也降低,这样无形之间也加大了医院的“现金流”压力,一定程度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由于近年来基层医疗单位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投入增加,导致固定资产折旧费、水电费、设备维修维护费等医疗成本上涨,使得医院需要额外为日常运营留出大部分运营流动资金,以此支撑医院的平稳运行,同时因卫生材料、日常耗材支出比例过高、控制成本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所以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成为新难题。随着政府部门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医疗服务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县级公立医院要抓住政策红利,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内部管理力度,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内部外部就医环境,重塑形象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县级公立医院长远良性发展。医院要迎合新医改政策契机,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狠抓专科建设,突破人才瓶颈,结合绩效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全面成本核算,腾出药品、耗材占比空间,挖掘内部潜力,调整内部收支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全面落实DRGS点数付费方式,从而改善医院经营效益。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实施意见,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2020年前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发展应借政策契机充分利用三甲医院医疗和人才资源,着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和培训,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医疗合作体,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诊疗,群众就医满意度显著提升的目标。2015年10月我院代表苍南县县级公立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随着我国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对于县级公立医院发展来说,要紧紧抓住改革的机遇。做好医疗服务的供给与保障管理,保障医用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医院为满足就诊者的就医需求,要进一步提质增效,一方面,降低医院医疗成本;另一方面,可推进医院的有序发展。再次,医院在保障医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设置专用病房进行专科治疗;设置隔离观察区,减少病毒交叉感染。不仅节省医院空间成本,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最后,医院要加大可持续发展力度,加强与财政、医保部门的沟通交流,促进财政,医保资金快速回流,以此来减轻县级区域百姓就医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医院的流动现金周转压力,为医院有序运营提供保障。县级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承担着疾病防控工作,同时兼顾其他基础疾病的救治工作,医护人员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因此,医院要积极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注重考察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服务质量等考核指标,侧重向重点岗位、特殊岗位的一线医护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及时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工作内还是工作外,要给予医护人员一定的人文关怀,医院领导要不定时下到临床一线慰问和关心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由于基层医疗单位服务人群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部分患者对于去医院就医产生了畏惧心理,中老年患者宁愿自行购买药物,也不愿医院与医生直接交流病情。为此,医院应该做出相应举措来纾解群众的不安心理,比如,加大对于疾病防控的知识宣传,减轻人们的恐惧之心;在医院就诊服务台处安排志愿服务人员,引导就医群众便捷就医,迅速找到相关诊室,节省就诊时间,提高就医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医院可以依托“智慧医疗”,将互联网与医疗活动相结合,倡导线上预约等智慧医疗网络就医模式,使患者减少与病毒接触,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良好的就医体验,为今后恢复有序就医环境打下基础。
当前,我国药品、卫生材料零差率改革举措已取得明显成效。要及时反思和总结医院对于药品,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因此,医院更应该加强医疗物资管理,制定医疗物资应急预案,对物资采购、分配、共享、使用等环节进行流程改造,提高物资使用效率,为临床一线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进一步完善医疗物资采购管理机制。按照现代精细化医院发展要求,医院要建立医疗、医技、职能科室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多部门协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制订多部门协同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制,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精细化。政府要加强对各类医疗物资、医疗设备在地方的分配管理,特别是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资源有效配置,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救治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更是真正地做到了为人民服务,替人民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县级公立医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加大自身的医疗品牌宣传,鼓励和倡导群众就近就医,充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但可以减轻医院运营压力,也提高了医院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医院与就诊患者之间的沟通联系,利用自身医学优势和医院品牌专科,把本区域病人留在本院服务区域。不断加强就诊引导,科学就诊流程改造,努力提升医院自身医疗技术,服务和吸引更多的病人。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山海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同上级医疗机构合作的契机、加大对医学新项目的研发投入,使得医疗资源深度开发融合服务于基层。县级公立医院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医学人才的紧缺及缺少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引进和培养医学人才,可以加速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通过加强医学知识和医学人才储备的宣传,将本区域群众引导到县级公立医院来就医,提高了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辐射范围。但由于基层地区的医学人才引进政策限制和区域劣势,地方政府可以完善和修改医学人才引进待遇、薪资等配套扶持政策。同时,加大对医学人才的继续培养投入,把人才留在基层地区工作,服务于基层人民群众。在新医改政策的要求中指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最大限度上解决基层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困难等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群众。在新医保制度下,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三项基本医疗保险要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要达到90%以上,而且,新医改要求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补助标准。这些措施无一不为人民群众的就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给予最切实的保障,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难、就医难等问题,县级公立医院在服务于基层人民群众的新医改政策下,要适时抓住改革机遇,探索与调整运营策略,提高医疗业务能力和医疗技术,加强与上级医院学习、交流活动,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加快现代化医院建设步伐,对县级公立医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以及指导意义。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应顺应大势,推进医疗流程再造,大数据的联动应用,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建设,将其视为常规性工作,面对突发事件,构建应急指挥组织架构,规范应急指挥决策,医院运营进入复苏期时,医院的运营需要创新思路,对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应有所改变。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及运营效率,加快医院步入正常运营的轨道!
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对县级公立医院生存及如何进行长远发展的探讨将往更深的层面去分析,对如何完善公立医院机制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