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金风送爽,秋阳宜人。9月12日,中华口腔医学会第25次全国7口腔医学学术会议如期而至,中华口腔医学会携40家专委会齐聚上海,再度打造了这场一年一届、业界瞩目的口腔学术盛宴。
今年是2021年-2023年的“健康口腔 守护天然牙”主题收官之年,年会现场发布了的过去三年学术年会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隆重揭晓了2024年-2026年的新主题是:“健康口腔 智能引航”。
与此同期,2023中国国际口腔设备器材博览会(CDS)也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启幕,有近400家企业展示分享前沿技术和先进工具等临床好物,吸引数千名口腔专家、数万名医师观众汇聚一堂。
本次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王松灵院士主持。为期三天的年会将为广大会员及全国口腔医学同道们提供一个集创新成果展示、实际实用技术推广为一体的高水平交流平台。
随后,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郭传瑸教授首先给予致辞: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历经26载,致力于引导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和国内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品牌标志。如今的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会更加重视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口腔健康水平,创造属于口腔医师群体们的更加辉煌的明天。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李大川副司长在致辞中表示:口腔健康是反映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口腔医疗服务管理,促进全民口腔健康水平提升。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入交流、研究总结、探索落实推进口腔健康事业发展的好经验和新路径,在新时代里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虞涛副主任也在致辞表示:作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健康口腔 守护自然牙”主题的收官之旅,本次会议的主题和日程安排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之下的新要求、新期待,希望通过大会能够进一步传播关键知识、激发创新活力,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推动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提升全民口腔健康水平。
上海市口腔医学会理事长梁景平教授告诉我们,本次会议将为全国口腔从业者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提供重要途径,对于提高临床医师专业水平、推动医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教授也告诉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年会让更多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天然牙的重要性,采取最恰当的行动来提高口腔保健意识。
最值得全国口腔界关注的是,在过去三年“健康口腔 守护天然牙”主题收官的特别时刻,郭传瑸会长发布了两个立场声明:《守护天然牙,维护口腔健康》和《佩戴运动防护牙托,预防口腔颌面部创伤》,希望作为全国口腔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的原则,指引我们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各个领域前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倡导公众守护天然牙,让维护口腔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随后,本次年会开幕式上还共同见证了未来三年“健康口腔 智能引航”新主题的开启,传递出了当前口腔医疗行业中科技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所带来的重要力量,在数字化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华口腔医学会将进一步聚焦健康口腔这一主题,引领口腔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上海市医政医管处吴宏处长,国药励展董事总经理李超先生,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领导们,世界牙科联盟(FDI)前任主席Gerhard Seeberger、黄殿春女士,以及17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口腔医学会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在特别演讲环节,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向口腔医学从业者传递了“古典诗词中生命安顿”的感悟和追求,带着大家一起体会中国哲学中的生命之学。蒙曼教授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时: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犹如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从横向看是五味:喜、怒、哀、乐、怨,构成人生最真实的色彩,从中顺应自然更替、承载人文情怀、凝聚精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从中国古典文化中体会到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人生追求,最终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境界。
在功能导向的数字化咬合重建治疗伴牙体缺损的氟斑牙病例展示中,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熊鑫医师与邓玖鸿医师通过相互问答的方式,探讨了正畸修复如何相互配合完成咬合重建,以及正畸修复治疗的先后问题。他们认为在咬合重建的病例中,正畸的作用是:①调整后牙咬合关系,前牙覆𬌗覆盖,整平𬌗曲线;②配合𬌗垫打开咬合,提供修复空间;③改变后牙垂直距离。修复的作用是:①恢复牙体外形及美观;②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③建立一定的尖窝锁结关系,稳定颌位。先正畸后修复的优点是:①可按照最终理想修复体形态调整牙齿位置,减少牙体预备量;②调整上下颌牙齿相对位置,有利于恢复理想的咬合关系。缺点则是:①牙体磨耗严重患者可能出现颌位不稳的阶段;②临时修复稳定颌位后可能需要正畸精调。
在主委点评环节,除了对病例本身进行探讨外,专家们还强调了口腔临床医师对于患者自身主诉和满意度的重视,以及MDT多学科会诊模式的具体应用等。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李继遥教授阐述了使用复合树脂关闭前牙间隙的牙体牙髓观点,其技术特点在于微创性、灵活性和技术敏感性。修复空间是决定适应病例的首要条件,咬合问题制约病例选择,病因控制和定期维护是保障修复体寿命的关键因素。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黄翠教授从修复角度为大家介绍了关闭前牙间隙治疗方法的选择。其中首先强调了对于前牙间隙病例病史采集的重要性,之后讲解了如何从间隙大小、牙齿形态比例是否正常、牙齿排列是否正常三个方面进行多学科序列治疗方案的应用判断。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胡文杰教授介绍了牙周特色技术在前牙间隙多学科管理中的应用。覆盖了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牙周维护治疗的目标和流程,这些牙周方法对于控制炎症、恢复病理性移位、维持修复及正畸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玉琼教授分享了隐形矫正关闭前牙间隙的应用,通过两个隐形正畸病例详细讲解了如何从矢状向、垂直向、横向三个方面进行准确的前牙再定位,进而使用隐形矫治的方法关闭前牙间隙。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梁珊珊副教授为大家重点剖析的是前牙间隙关闭的间接修复要点,包括间隙管理的时机、间隙分配的判断、微创修复方案和材料的选择、多学科协作方案的选择、美学及功能的实现,以及患者期望值的满足。
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韦健教授结合临床案例讲解了树脂精细化美学充填技术。树脂充填具有治疗周期短、费用更低、更微创、更高的可再修复性,而瓷贴面具有更高的美学效果、更高的远期存留率和更可控的治疗流程。我们可以将树脂与陶瓷的优点相结合,以制定更符合患者心理预期的美学修复方案。
接下来的专题报告中,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余东升教授逐一列举了儿童牙颌面创伤急救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告知了如何应对的具体细节;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健康邹静教授用权威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解析了儿童牙外伤相关临床指南中的关键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诗雷教授和朱敏主任医师针对儿童牙颌面外伤骨折,分别讲解了应急处理和保守治疗方案;青上矫正齿科陈惠珍博士(丁香梧桐)则将分享重点落在了儿童牙外伤及牙科就诊的人文关怀方面;全场讲座覆盖多学科诊疗特点和进展,以及联合、序列、综合的治疗规范。
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学院院长陈谦明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关口前移的理念,对待口腔疾病仅停留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努力做好预防是每一位口腔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但是如何让预防工作真正显出效果,仅凭一腔热情也并不能够实现,预防医学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需要专业知识支撑和操作技能落地。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专委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林焕彩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本次培训班针对现存问题而为我们口腔医务工作者专门设计的系列课程和活动,包括能力提升培训、科普创作成果展示、科普演讲交流,鼓舞大家进一步提升口腔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口腔健康教育能力,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促进全民口腔健康做出不懈努力。
随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娜教授,中华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唐芹研究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专委会前任主委、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台保军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司燕主任医师,分别针对健康科普品牌的建立、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和作用、大数据IP运营下的口腔科普创作技巧、如何做有温度的口腔科普,这四个不同主题展开演讲,希望为后续科普活动的开展产生一些推进作用。
明后天的学术年会中,还有牙体粘接修复的“名师讲堂”、“承魁星志”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口腔疾病“软硬兼治”专题研讨、口腔种植专题研讨、口腔颌面部疾病多学科交叉研讨、显微根管治疗操作演示、“交叉·融合”的牙体-牙周诊疗,以及口腔-全身疾病诊疗话题等诸多看点,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 今日小编 上海现场报道 -
『口腔科普小今』xa0是《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面向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在这里有一位靠谱的“小今医生”,希望用说白话、接地气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传播普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提供权威、准确、实用的口腔健康信息。点击关注我们,有眼光!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