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2023年,口腔医疗服务在摆脱疫情影响之际,集采政策也落地施行,口腔行业由此进入短暂的“震荡期”,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既给口腔医疗机构、加工厂以及上游企业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此趋势下,口腔产业对数字化的需求是否出现了改变呢?这些变化与挑战又催生了哪些新需求?这些需求又蕴含着怎样的机遇呢?本期《今日口腔》专访了瑞尔集团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瑞泰口腔江浙沪总院长黄远亮教授,他将从口腔临床管理者的视角与我们深入探讨种植集采后口腔行业的变化,探寻新的需求以及现存问题,研究数字化转型是如何持续为口腔产业注入能量的。
Q1今日口腔:2023年以来,口腔产业走出疫情阴影,又迎来集采政策。这一政策是否催生了新的需求呢?
2023年,随着疫情的结束,口腔医疗机构恢复正常工作流程并持续运营。与此同时,国家为惠民而推出的口腔种植集采政策于今年6月正式落地,这确实给口腔医疗行业带来了一些变革。集采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我国更多缺牙患者的需求,由于价格降低,许多患者都在期待政策实施。如今集采政策落地后,不少口腔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接待的缺牙患者数量增多,医疗资源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对口腔种植的工作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临床端,医生必须在确保种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效率。而临床工作的上下游,供应种植体的公司和义齿加工单位也在积极响应,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控制生产与运输成本,提升整体效率,以满足临床的首要需求。
Q2今日口腔:“质效提升”似乎成了口腔产业的最新需求,目前有没有一些应对方案呢?
目前,口腔临床端正在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整体的质量与效率。早期数字化主要依赖导板,如今像X - GUIDE导航系统等也在不断提升口腔种植的精准性、可靠性和便捷性。以数字化口腔种植为例,在数据获取阶段,如今几乎所有种植医师都会在术前运用CBCT影像技术,观察种植区的三维结构,避免术中损伤下牙槽神经、上颌窦等重要解剖结构。而且,CBCT还能为后续的种植导板和导航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源,这是口腔数字化的基础。进入口腔种植的设计阶段,除了运用CBCT了解患者影像资料外,还可以使用口扫、面扫,甚至电子面弓、下颌运动轨迹描计仪等先进的数字化手段,从而更多地掌握患者局部骨和软组织状况以及全身情况。数字化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就是数字二维或三维影像的融合与配置,能使各种影像资料标准化,进而使诊断和设计更加精准。到了手术实施阶段,我们需要依靠一些载体,如种植导板、种植导航或种植机器人,将术前的设计规划精准地在患者口腔中实施,实现从现实到虚拟,再从虚拟到现实的精准安全种植。例如在接近下颌神经管或上颌窦底的种植病例中,种植体的深度以及与重要结构的距离都需要严格把控,此时数字化技术就能为我们提供更精准的保障和更高的安全性。
Q3今日口腔:数字化似乎是应对当前挑战的有效方法,未来口腔数字化诊疗是否会加速普及呢?
是的,我认为未来数字化将会更加普及,但这一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一,需要加强专业医师的培训。这一点非常关键,要让口腔医师真正认识到数字化技术能为临床带来什么,以及学习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在年轻医师的培养方面,除了进行口腔种植徒手操作的基本功训练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数字化相关思维和技术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操作种植导板、导航和种植机器人。其二,是技术改进。目前导航虽然能够在种植术中展示患者口内骨结构以及种植体植入路径,但导航本身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例如,种植医师操作时需看向屏幕来操作术区,无法直接看到术区,存在“舍近求远、以大博小”的弊端。未来或许可以改进,让种植医师能像使用Google眼镜一样直视术区,通过眼镜就能实时看到种植区域的透视图,而无需仰头或转头去看大屏幕。此外,与患者的互动性也可能增强,未来从实时导航到机器人操作,能够依据患者的体位变化,与患者进行实时、精准的互动,及时调整以确保种植的安全性。其三,是数据的联通,例如盈纬达公司提出的“一站式口腔数字化”。当前,大部分临床医疗机构在数字化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数字化设备之间无法精准地互通和融合数据。不同硬件设备采集的数据若无法精准联通和配准,就会给诊断和诊疗带来误差。所以,“一站式口腔数字化”十分重要,它能通过一个平台整合患者诊疗流程中的所有数据,包括诊断、规划、种植、可选择修复以及后续维护的整个流程,实现数据闭环,让医疗机构的工作更加顺畅、便捷。(图片来源于“盈纬达数智口腔高峰论坛”)
Q4今日口腔:关于未来更进一步的发展,《盈纬达数智口腔白皮书》提出了“数据开放”和“智能辅助”两大赋能口腔数字化落地的关键要素,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这确实是痛点与挑战所在。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让口腔医师和医疗机构乐意使用、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字化技术必须落实、落地才具有生命力,未来的数字化必然要有核心的技术优势。不同设备的数据精准度不同,例如口扫和CBCT之间的配准与融合,需要不断地通过点对点、依据解剖标志进行配准。如果配准技术不到位,可能会造成后期误差。如果能有一个平台来实现数据融合,依据同一个坐标,同时在此准确数据基础上进行诊断辅助,我认为这是一种趋势。这也需要研发公司和医疗机构通过临床技术需求与工程技术之间的频繁交流,借助学术沙龙或者国际会议进行研讨,并且开展一些数字化口腔种植基础的体内外试验,相信未来种植技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将更具优势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