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电网,作为全球覆盖面最广的网络,其触角延伸至人类难以踏足的每一个角落。而电力线,这一四通八达的能源传输通道,其价值不仅限于电能的输送,更在于其潜在的通信数据传输能力。通过电网,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得以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近年来,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崛起,对配电网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接入系统,显著影响了配电网的潮流分布、电能质量及短路电流大小,进而对传统保护元件的故障定位和供电恢复功能构成挑战。因此,加强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显得尤为迫切。
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大背景下,配电网数字化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国家电网在“十四五”期间的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比超60%;南方电网则提出在“十四五”期末全面建成数字化平台,实现智能电表、低压集抄全覆盖,自动抄表率提升至99%以上,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南方电网已在“十四五”数字化、配电网建设上投资3200亿元,占总投资近一半。
作为支撑电力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电力物联网正迎来快速发展。国家电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网系统接入的终端设备已超过5亿只,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亿只,2030年将达到20亿只,成为接入设备最大的物联网生态圈,为多领域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PLC(电力线通信)技术,作为电力物联网通信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展现出其独特优势。PLC技术按频段可分为窄带、中频带和宽带技术,广泛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电力需求侧管理以及远程监控和控制等领域。随着调制/解调与纠错技术的发展,以及半导体集成技术的提高,PLC通信集成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国内厂商的创新研发水平也在不断突破。
根据QYR的统计及预测,2021年全球电力线通信系统市场销售额达到72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6%。欧洲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电力线通信系统市场,占有近3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和北美市场共占全球总市场的43%。随着我国新型电网建设的推进和物联网应用的多点开花,中国PLC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
在国内市场,PLC技术虽起源于欧美,但现已逐渐实现国产化。在窄带低速电力线载波通信领域,国内企业已取代意法半导体ST、美国埃斯朗Echelon等国外厂商;在高速电力线通信领域,自2018年开启的高速电力线载波浪潮中,国外厂商也陆续退出国内市场。当前,布局PLC通信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华为海思、东软载波、力合微、鼎信载波、深圳智微电子等。
力合微作为PLC通信领域的佼佼者,其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4,830.81万元,同比增长28.25%;归母净利润为8,000万元至8,300万元,同比增长55.65%至61.48%。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力物联网市场的持续增长、订单充足以及芯片产能的有效保障。同时,力合微还在智慧光伏、智能家居等领域推出了新的芯片产品,形成了覆盖芯片、模组、终端、系统等多层面的产品生态。
东软载波同样在PLC产品业务上取得了显著增长。2023年上半年,其PLC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829.67万元,同比增长51.55%,毛利率达46.47%。东软载波围绕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智能微电网及综合能源应用需求,提供从表计到主站系统的全方位配套解决方案,推动客户侧各类能源设施与电网的广泛互联和深度感知。
PLC技术在智慧能源、全屋智能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在智慧能源领域,随着光伏发电市场的快速增长,PLC技术为光伏发电厂的效率提升、运维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全屋智能领域,PLC全网智能系统以其诸多优势正成为家居全屋智能的主要连接技术。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PLC通信技术以其无布线成本、通信稳定可靠的优点,在充电桩安装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PLC技术将在电力物联网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