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超过四成的乘用车新车已经具备了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力正在显著增强。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新车销量的占比上,更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得到了生动展现。
在日前举办的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智能网联汽车的最新成果琳琅满目。车辆可以通过简单的控制按钮,根据导航自行变道甚至超车;无人驾驶扫路机能够自主规划路线,在公园、厂区、园区等场景进行连续6个小时的覆盖式清扫;智能座舱、智驾地图等技术的应用,更是拓展了车内的“第三空间”,实现了车内语音、地图、娱乐的深度融合。这些创新应用不仅让驾驶变得更加有趣,也让出行变得更加智慧。
根据国家标准,驾驶自动化被分为0级到5级共6个级别,其中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42.4%。同时,智能化道路改造、云控基础平台建设等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技术创新方面,固态激光雷达已经实现了规模应用,智能驾驶大算力芯片也已经实现了量产装车。多家车企正在积极研发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车型,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与此同时,“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正在加快协同发展。全国已经累计开放了2万多公里的测试道路,总测试里程超过了70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的示范应用也在有序开展,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尽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业内人士指出,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要较长一段路要走。这既需要技术创新突破,也需要产业协同推动。为此,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展开部署,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工信部表示,将继续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关键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完善标准法规,深化试点示范,启动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探索开展自动驾驶商用化运营;推动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汽车、能源、智慧城市等融合互动的产业生态。交通运输部也提出,将及时制定完善促进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应用的政策举措,分类推出适应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标准规范。
此外,包括北汽、小鹏、吉利在内的多家汽车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他们正在提升智能网联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应用能力,加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化云平台等技术创新,推动智能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巴士、无人配送等多个场景的应用。
随着政策支持、产业协同、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测试示范应用等多方面的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将进一步强化协调联动。在未来的产业新赛道上,智能网联汽车将塑造新的优势,释放新的发展活力,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