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近日,重庆市卫健委、市教委、市人社局、市中医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加强新时代重庆中医药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旨在通过六大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集聚和传承,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该政策首先强调了持续推进“巴渝岐黄工程”人才培养项目的重要性,该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高端领军人才。据悉,重庆市在今年已经评选出10名临床型和5名科研型巴渝岐黄学者,并计划通过研究学习、量化考核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中医药临床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这一名单已于6月25日在重庆市卫健委官网公示,标志着重庆市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了构建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政策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首先,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高水平、高标准建设重庆中医药学院,并加大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同时,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医药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此外,政策还鼓励医疗机构引进市外中医药知名专家在渝建设传承工作室,以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教育资源。
在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方面,政策提出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学科领域市内外的学术交流协作与资源共享。同时,面向国家、市级重大项目、实验室、重大人才计划等,吸引、发现、培养若干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权威性的领军人才。此外,政策还加大了对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他们参与研修学习和科技项目,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为了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政策提出了扩大基层人才供给、大力开展基层人才培训和完善基层人才发展环境等具体措施。通过推进区县域卫生人才“县聘乡用”改革、落实服务基层制度以及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方式,政策旨在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同时,通过建设基层中医药实训推广基地、创新基层中医药培训机制等措施,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此外,政策还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和会诊制度,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同时,加快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包括推进全国中医临床骨干、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等培养项目,以及加强中医技师队伍建设和中医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
在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方面,政策提出扩宽中医医疗服务岗位、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以及全面深化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通过分类建立中医临床、基础、科研人才评价标准,以及优化公立中医医院薪酬水平等方式,政策旨在激发中医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持续深化和居民消费的增长,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业内领先展会,IHE China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也将在2024年迎来第32届盛会。预计将有千余家品牌商参展,涵盖健康食品、医疗器械、中医药及滋补品等多个领域,为全球大健康产业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综上所述,重庆市出台的新政策将有力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事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