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您的订单将在个人中心里生成,请前往查看。同时,您将收到展会最新的动态。
近日,中国贸促会发布了2023年7月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该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环境中的摩擦态势,为全球贸易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报告指出,2023年7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达到110,虽然仍处于高位区间,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6个点,显示出一定的缓解趋势。然而,与上月相比,该指数上升了4个点,提示我们经贸摩擦的压力依然存在。在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方面,同比下降了28.8%,环比下降2.9%,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贸易环境的微妙变化。
从国别角度来看,俄罗斯、印度和阿根廷在全球20个国家(地区)的经贸摩擦指数中位居前三,显示出这些国家在经贸领域的紧张态势。而美国、欧盟和印度在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方面排名前三,进一步凸显了这些国家在经贸摩擦中的核心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经贸摩擦指数为37,处于中低位,显示出中国在应对经贸摩擦方面的相对稳健。
在行业层面,化工、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成为经贸摩擦措施的主要冲突点。在监测的13个主要行业中,化工行业经贸摩擦指数高居榜首,这可能与该行业的全球市场布局、技术竞争以及资源分配等因素有关。此外,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也面临着较高的经贸摩擦压力。
在分项指数方面,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了16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启动了8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向WTO提交了141项TBT(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和SPS(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通报。同时,还发布了12项进出口限制措施和110项其他限制性措施。其中,进出口关税措施指数在五类措施指数中位居首位,显示出关税措施在经贸摩擦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除贸易救济措施同比增长外,其他四类分项措施同比均呈下降态势,这可能与全球贸易环境的整体变化以及各国的经贸政策调整有关。
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19个国家(地区)的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67,处于中位水平,但较上月下降了602个点,这可能与近期中国在全球经贸环境中的积极表现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有关。其中,印度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其次是巴西和欧盟。在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方面,同比下降了23.8%,环比下降了48.3%,显示出中国在应对涉华经贸摩擦方面的成效。此外,机械设备和电子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这可能与这些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态势以及技术壁垒等因素有关。
为了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相关国家营商环境变化情况,更好地应对经贸摩擦,中国贸促会持续对20个国家(地区)的经贸摩擦措施进行跟踪分析,并定期发布全球经贸摩擦指数。这一举措不仅为全球贸易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2023年7月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洞察全球经贸摩擦态势的机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贸摩擦带来的挑战,推动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